水质急性毒性测定仪是用于实验室的新一代生物急性毒性分析仪,其校准规范与质控要求对于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以下是对这两方面的详细阐述:
一、校准规范
1.适用范围
校准规范适用于基于发光细菌抑制原理的便携式、台式和在线式水质毒性分析仪。
2.引用文件
校准规范通常引用ISO 11348和GB/T 15441等相关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3.术语和计量单位
有效浓度(EC):能够对发光细菌发光产生抑制的水中毒性物质的有效浓度。其中,EC50表示能引起50%最大抑制效应的水中毒性物质的浓度。
相对光单位(RLU):光度计对发光样品中光产生量的相对测量值。
4.校准条件
环境条件:校准应在规定的环境温度、湿度以及电源电压稳定性等条件下进行。
操作人员:操作人员需具备相应资格,并熟悉所用仪器的操作规程。
5.校准项目与方法
线性误差:测试仪器在不同浓度下的响应是否呈线性关系。
重复性测试: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量,评估仪器结果的稳定性。
零点漂移及量程漂移检验:检查仪器在长时间运行后,零点和量程是否发生变化。
6.记录保存
每次校准活动后都必须形成书面报告,包含校准日期、执行人信息、采用的标准物质及其批次号、最终获得的数据及结论等。

二、质控要求
1.菌种要求
使用的发光细菌应符合ISO11348&GB/T15441-1995标准规定的菌种,包括费氏弧菌、明亮发光杆菌T3小种等。
2.质控测试
阴性质控:测试抑制率在±2%以内,以确保仪器在无毒性物质存在时的稳定性。若超出范围,则指示阴性质控异常。
阳性质控:采用含特定浓度毒性物质(如Zn2+)的溶液进行测试,抑制率要求大于20%。若未达到要求,则指示阳性质控异常。
3.日常维护
定期对仪器进行清洗和维护,包括更换采样针、软管、预处理滤芯等耗材。
定期检查并补充纯水、盐液和阳性质控液等试剂。
注意观察仪器运行过程中的报警信息,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4.校准周期
根据仪器使用频率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校准周期。一般建议定期(如每半年或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校准。
水质急性毒性测定仪的校准规范与质控要求涵盖了从菌种选择、质控测试到日常维护等多个方面。遵循这些规范和要求,可以确保仪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水质监测提供有力支持。